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厂房百科>“以房养老”全国推广:您愿拿房子换养老金吗?
我要发布 我要推广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自建厂房厂房出租厂房租赁工业厂房工业厂房购买厂房结构厂房结构厂房出租厂房厂房出售厂房出售厂房设计出租厂房厂房验收洁净厂房厂房转让厂房造价厂房招租独院厂房丙类厂房厂房租金厂房拆迁二手厂房净化厂房简易厂房园区厂房厂房规范办公厂房厂房结构求租厂房
相关推荐
“以房养老”全国推广:您愿拿房子换养老金吗?
发布日期: 2018-12-03     查看:3653

“以房养老”全国推广:您愿拿房子换养老金吗?

             2018年8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银保监会”)下发通知,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房养老”,要求保险机构做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综合研判,积极创新产品,有效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2018年8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通知,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房养老”,要求保险机构做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综合研判,积极创新产品,有效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具有独立产权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固定的养老金,待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再处置房子,房子抵押并不影响老人继续居住。”

2018年8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银保监会”)下发通知,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房养老”,要求保险机构做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综合研判,积极创新产品,有效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以房养老”此前试点4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才能突破制约瓶颈,让“以房养老”在未来的推广市场上顺风顺水?

 

“以房养老”让晚年更幸福

“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具有独立产权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固定的养老金,待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再处置房子,房子抵押并不影响老人继续居住。按目前授权在全国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幸福人寿保险公司规定,参保人年龄为60至85岁之间。每月领取多少养老金,与房屋评估价格及老人年龄、性别有关。一般来说,参保年龄越大,折算的月养老金越多。考虑女性寿命普遍高于男性,男性参保折算养老金比女性略高。以一套价值200万元的房产为例,70岁男性一人每月领取养老金6720元;70岁女性一人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5776元;70岁的夫妻两人共同领取,每月可领取6248元。

70岁的谭大妈,住在广州市越秀区一套位于5楼32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谭大妈30多岁离婚后一直单身,没有子女。随着年龄增长,长年独居的她越来越担忧养老问题。她的亲戚多在香港和佛山,虽然年轻时攒下一点积蓄,但那些钱都防着以后生病。每月2000元多一点的退休金,让她的生活变得非常拮据。每月水电燃气花费加起来差不多500元,剩下1500元,应付一日三餐,她连衣服都不舍得买;房屋西晒,她不舍得买窗帘,直接用墙纸、报纸糊在玻璃上。

谭大妈迫切希望手头宽裕一点。她曾准备将房子卖了再租房住,但发现行不通:“房子正对着高架桥,川流不息的车噪音很大,很多看房的人因此压价;搬家大事一个人根本料理不了;房东也不愿意租房给我,怕我有个三长两短,‘弄脏’了房子。”

2014年“以房养老”在广州试点。谭大妈从报上看到消息后,找到承办这一养老项目的幸福人寿保险公司了解相关情况。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她,把房产抵押后还可以继续住,也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每月还能收到养老金,直到“百年”归老,无论领的养老金是不是超过了房子价值,生前不用偿还保险公司一分钱。

担心上当受骗,谭大妈一直犹豫要不要跟保险公司签“以房养老”合同。不久,一场大病让她卧床不起。香港、佛山等地的亲戚虽都表示了慰问,但要实地照顾她却做不到。最后还是邻居好友及其儿子照顾了她。

由此,谭大妈下定决心办“以房养老”。2015年,经过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谭大妈的这套房屋估值72万元。当年11月,刚过68岁生日的谭大妈正式签下协议,从此每月从保险公司获得1800多元养老金,直到“百年”归老。谭大妈决定,自己若去世后房屋拍卖价格超过其养老金及利息之和,剩余的钱归邻居好友及儿子所有。

如今,谭大妈每月退休金涨到2700元,加上保险公司每月给的1800元,经济上比之前要宽裕很多。“我现在每星期去茶楼跟老朋友喝喝茶,养养宠物,有时还外出旅游。”谭大妈说,她如今的生活质量比以前大大地提高了,过得也比以前开心了。“如果以后身体差了,就考虑住进养老院,将自己的房屋出租。”

在广州,跟谭大妈一样选择“以房养老”的还有杨大伯老两口。

杨大伯夫妇都已年过八旬,从广东省气象局退休的他们,在越秀区福今路有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他们的独生女儿嫁到了东莞。“我们希望手头上能更宽裕一点,晚年生活过得更舒畅一点。”杨大伯说,女儿、女婿工作不错,很独立,非常支持他们“以房养老”。

“我们‘以房养老’快两年了,每月有15000多元的收入。这几年,我们还去过韩国、印尼等几个国家旅游。”杨大伯说,他们的房子评估价格约380万元,“办手续时程序非常严谨,不仅女儿、女婿要到场,保险公司还全程拍照、录音。”

2014年第一批“以房养老”城市试点后不久,北京的康大爷就第一个报了名。康大爷住在北京市北五环边上的一个小区,报名参与“以房养老”那年,他69岁。由于女儿不幸去世,家里只剩下了康大爷和老伴儿相依为命。老两口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7000多元。虽然不愁吃喝,但康大爷总觉得手头有点紧。

康大爷说:“我们老两口吃饭花不了多少钱,剩下的钱就是给医院准备的。人老了体质越来越差,这病那病的,上医院检查治疗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康大爷老两口,最大一笔财产就是这套三居室的房子。2014年,这套房子评估为305万元。随后,保险公司推出了“以房养老”保险产品,两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约。根据合约,康大爷和老伴儿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9000多元。

“保险公司每月按时把9000多元打到银行卡上,而且让我们继续住在这套房子里,直到终老,多好啊!”在康大爷眼中,“以房养老”这事是值得做的。老两口算了一笔账,投保“以房养老”之后,每月的收入从7000多元增加到了16000元。如果他们住到了养老院,抵押出去的房子还可以出租,每月有5000多元租金收入。这样一来,每月两万多元收入,就能够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了。

试点4年为何反响平平

“以房养老”自2014年开始启动试点,范围限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市;2016年,试点范围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及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部分地级市。然而,试点4年成效并不理想。

业内人士认为,制约“以房养老”顺利推广主要有三大瓶颈。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人愿意把房子留给子女。

“花毕生积蓄买的房子,就这样抵押给了保险公司?应该没几个人愿意吧?”年过六旬的刘筠是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的一位普通市民,在他看来,“百年”之后把房子留给子女才是首选。

刘筠的观点,邻居王焕芝也认同。73岁的王焕芝是机关单位退休干部。“我有退休金,吃穿不成问题,没必要把房子抵押出去。”

92岁的曹大娘家住长沙市天心区木莲冲,老伴儿和大儿子已过世,她现在和小儿子一家过,“我现在这年纪,他们还眼巴巴看着我这房子呢,要是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了,那我死了估计也得被他们骂。”

作为年轻人,陈先生不支持父母“以房养老”。“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说实在的,赡养双方老人和养小孩儿确实很吃力,父母把房产留给我们也算是一种经济上的援助。”陈先生坦言,他不会考虑让父母“以房养老”,另外老人去世后,房子归保险公司他也不能接受。

“‘以房养老’从理论上讲是一件好事,但对中国人来说是文化传统上的‘水土不服’,是一种观念上的挑战。”湖南省社科院副巡视员方向新认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心中已经占据着主流,给子女遗赠房产的传统也根深蒂固。目前参与“以房养老”的老年人,多数是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另外,老人寿命越长,抵押的房产回本的可能性才越高。如果老人寿命短,明显就吃了亏。再就是三线城市房价相对低,即使老人参与“以房养老”,得到的养老金也不会太高。所以,不少老人和他们的子女都对此持观望态度。

另一方面是配套措施不完善,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解决。

65岁的姜婆婆在武汉江岸区有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姜婆婆老伴儿去世多年,独生女儿在北京工作。考虑女儿女婿在北京生活压力大,姜婆婆没要求他们给赡养费。姜婆婆每月退休金2000余元,仅够日常生活开支。她若想报旅游团外出看看,就缺钱。

2017年,姜婆婆打听到“以房养老”保险产品非常适合自己,便到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咨询。按当时房价,姜婆婆这套房子估值150万元。如果她签下“以房养老”合同,按保险公司测算,从65岁开始她每月可以领取3100元保险金。但姜婆婆一算:假设自己活到90岁,以后25年里总计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93万元,还是远远没有回本。所以,她有些犹豫了。

在全国各地,和姜婆婆一样持犹豫态度的老人不在少数。

“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签订‘以房养老’合同后,保险公司对他们不管怎么办?”“老人去世后,子女想把抵押的房子赎回来,赎金按保险公司原先付给老人的价格还是按市场价?”针对这样的担心,湖南商学院教授尹元元表示,“以房养老”与金融贷款、担保机构、资产评估以及个人的信用系统完善健全息息相关,在长达几十年的抵押期限中,这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细节问题,目前还缺少配套的措施与制度设计,也导致了部分老人对“以房养老”信心不足。

再有就是承担风险,导致金融机构持观望态度。

一些保险公司对“以房养老”也持观望态度。长沙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说,保险公司的核心是通过资本运作让资产保值、增值,希望拿到的资产干干净净。但在抵押过程中,保险公司很担心房价下跌、抵押物会缩水;同时,还有房屋损毁、折旧、老人预期生存年限等各类支出风险。

幸福人寿保险公司一工作人员毫不讳言,这几年他们虽有“以房养老”业务的尝试,但仍面临房价波动、舆论及法律政策、房屋处置等诸多风险。老人选择“以房养老”后,保险公司是逐月支付费用给老人直至去世。若保险公司预测老人寿命较长,每月支付金额就会较少,一旦老人过快辞世,容易引发家属与保险公司对房屋剩余价值的争论。如果老人中途反悔,或他们的子女入住后不退房怎么办?

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需先行评估房屋资产价值,以此判定养老金额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分歧是,老人希望房子有高估值,而保险公司会考虑经济大势、购房需求变数等各类影响房价升值的不确定因素,做低房屋的未来增值部分。这往往导致老人及其子女和保险公司之间矛盾层出不穷,纠纷不断,影响业务的顺利开展。

突破瓶颈制约前路光明

虽然“以房养老”在试点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全国推广的意义却不容置疑。有关专家表示,只要朝着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就能突破瓶颈制约,迎来前行路上的光明。

一方面,舆论要引导老年人及子女转变观念。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为了子女,许多老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晚年。一些老人勤爬苦做、省吃俭用,把毕生的积累用于买房,新房让给子女住,自己住旧房,到头来房产也要留给子女,认为只要子女幸福,自己当牛做马也值得。殊不知,这会纵容子女“啃老”,一旦他们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或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往往承受不住压力。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与教育,要引导老年人改变观念。

首先要让老人摒弃刻薄自己、溺爱子女的做法,倡导与时俱进,为幸福晚年而活。当退休金不够养老开支时,就应当考虑“以房养老”。其次要让做子女的知道:父母“以房养老”让晚年过得开心,不至于亏了身体而患病住院需要人照料,实际上是帮了自己的忙,可以安心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与行业配合激发市场活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达到2.4亿,预计到2020年增至2.55亿,为“以房养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市场不断培育,三个因素会支撑“以房养老”市场实现突破。一是人口结构变迁,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空巢与失独老人增加。二是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有限,多样化养老方式亟待拓展。三是自有房比重较大,住房资产价值上升。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张虹认为,“以房养老”需要房地产评估、交易、公证等机构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应设定准入门槛,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保障规范公正。在发展初期,应优先考虑失独、空巢、无子女的老人家庭。

“长远来看,很多老年人名下可能有几套房,拿出一套来抵押养老有何不可?”张虹说,把“以房养老”的利好宣讲透彻,形成多点共赢局面,再辅之必要的调控手段,比如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等,将会降低人们继承房产的热情。另外,建议在今后的推广中,逐步扩大抵押房产的范围,将其他类型的不动产如商业类房产、共有产权房、农村宅基地房产等,列入抵押范围,以便解决更多老年人的收入问题。

最后一方面,强化市场服务监管提高信用度。

“以房养老”毕竟是新鲜事物,在试点推广中,老年人普遍反映保险条款内容虽多,但看后让人感到并不十分明晰,特别是一些后续的权益问题不明晰,工作人员的解释也模棱两可。建议将服务模式标准化和精细化,提高可信度。同时,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政府与行业的监管力度,保障老年人和保险机构的相关权益。

国家银保监会在此次全国推广的通知中特别强调,保险机构要做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综合研判,加强“以房养老”保险的风险防范。业内人士认为,“以房养老”涉及保险、房产、信贷等多个金融环节,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在开展保险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同时,还要管控好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和房产处置风险,建立规范有序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

“以房养老”表面看是用房子换来持续的养老金提高生活水平,但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在一些医院急诊室里,曾经出现过多次空巢老人急需手术却找不到家属签字的情况。

“老人的养老痛点不只是钱的问题,他们更期待的是专业细致的服务。”专家指出,这些延伸问题,需要政府与相关行业共同研究,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以房养老”才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人:厂房出租 标签: 上海厂房 江苏厂房 浙江厂房

温馨提示: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